-
醫療鑒定:能否并軌
司法實踐中,醫療鑒定領域長期以來存在一種怪象——法院既委托司法鑒定機構的法醫做,也委托醫學會組織臨床醫生做。 盡管法醫學界和臨床醫學界都認為醫療鑒定應當“并軌”,但對如何并軌卻意見相左——都想把對方并到己方的軌道上。 -
多專家呼吁建立輕罪前科消滅制度——一朝有案底,余生難就業?
給全國政協委員朱征夫寫信的前科人員,2005年因犯搶奪罪被判刑三個月。出獄至今15年,每當他隱瞞前科找到工作后不久,就會被派出所詢問,被迫辭職。 前科人員程非現在擔心的問題是,他的公務員夢已經破碎,將來,自己的前科會不會“株連”到孩子? 一項美國學者于2017年發表的實證研究表明,相比犯罪記錄未消滅者,消滅了犯罪記錄的人再次犯罪概率有所下降。這也是彭新林多年來持續呼吁的原因。 (本文首發于2021年3月25日《南方周末》) -
外逃15年的“紅通人員”、職務犯罪嫌疑人蔡瑛回國投案
-
“毒品”管制目錄:爭議生死線
律師:列管藥品與毒品不能簡單等同,因為芬太尼有藥用和毒品兩種不同用途,“列管的意思就是列入管制,不能生產了,生產就是違法,但是不等于生產的就是毒品”。 -
“光谷”里的制毒者——化學專業畢業生涉芬太尼案
劉迪森等人均表示,自己不知道芬太尼是毒品。審訊視頻顯示,劉迪森對生產芬太尼類物質的各種復雜化學反應式脫口而出,但是被問及國家對精神藥品的管制問題時,卻經常一臉茫然。 法院認為,伍敏、劉迪森等人都具有大學文化,受過高等教育,并且還有在其他藥物、化學公司工作的經歷,比普通人對國家管制的麻醉藥品和精神類藥品有更多的認知,應推定他們明知芬太尼是國家管制的精麻藥品,是故意實施毒品犯罪。 (本文首發于2021年3月18日《南方周末》) -
公安部:防疫與基層建設并進
根據公安部向南方周末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,2020年,各地共接報處置涉疫報警求助近兩百萬起。 (本文首發于2021年3月4日《南方周末》) -
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正式開通
-
最高檢決定逮捕文旅部原副部長李金早
-
受賄超1.2億,科協原書記處書記陳剛一審獲刑15年
-
青島通報“困難戶家中擺放高檔酒瓶”調查情況:住的是女兒家